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熟悉會計基本理論及相關經濟管理知識,運用計算機進行會計操作的技能,能適應各類企事業單位要求,勝任出納、審計、稅務、材料物資核算、工資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和利潤核算、總賬報表等會計崗位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培養規格
在本專業所培養的畢業生所面對的主要就業崗位為企事業單位的記賬員、成本會計員、出納員、工資核算員、財務管理員、報稅員;次要就業崗位為內部審計人員、政府審計部門的初級審計人員、會計師事務所的助理審計人員、統計員、倉庫核算員、會計檔案管理員。本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結構、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如下:
技能
通過課程技能訓練和實訓基地崗位實習,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以下能力:1、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從事會計核算和進行財務管理的能力。2、掌握稅法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具有從事稅收實務的能力。3、熟悉國家財經法規,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具有本專業持續發展的能力。(以上屬于專業技能部分)4、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法律等基礎文化知識。5、掌握專業寫作的基礎知識,具有本專業所需的語言組織及文字表達能力。6、掌握相關計算機的應用知識,具有在本專業中熟練運用計算機的能力。7、掌握必須的英語知識,具有一般的閱讀與翻譯本專業英文資料的能力。(以上屬于通識技能部分)
知識1.掌握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稅法、稅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專業知識。2.掌握本專業所需要的經濟法規、統計學等相關知識。3.熟練運用各種財務軟件進行會計日常核算。(以上屬于專門知識部分)4.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外語、計算機、財經應用文寫作等基礎文化知識。5.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基礎知識。(以上屬于基礎理論知識部分)
素質結構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行為規范、職業道德和遵紀守法精神。2.具有全局觀念和良好的團隊精神、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
課程體系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將教學計劃中課程體系分為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和知識/理論課程體系兩部分。
(一)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本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包括培養對應崗位(群)技能所需的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等專業基礎課的實驗課,會計電算化、企業會計模擬實訓、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納稅實務等專業課的實訓課和校外頂崗實習。
(二)知識/理論課程體系
知識/理論課程體系包括包括思想道德、計算機、大學英語、財經應用文寫作等通識教育的公共基礎課,必要的管理學基礎、財務會計等專業基礎課和會計電算化、企業會計模擬實訓、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納稅實務等專業技能課。
就業方向
從事中小企業及事業單位的出納、材料物資核算、工資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和利潤核算、總賬報表等會計崗位。就業崗位群:(1)從工作內容看:主要從事各類企業、政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內部審計、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管理等工作。(2)從崗位名稱看:主要有各類企業、政府、事業單位的收銀員、會計核算員、報賬員、出納員、記賬員、報稅辦稅員、工廠車間核算員、倉儲貨運管理員、內部審計員,以及一般財務文員。(3)從職稱方面看:主要有會計員、助理會計師(需通過全國統一考試)、會計師(需通過全國統一考試),助理審計師(需通過全國統一考試)和審計師(需通過全國統一考試)。(4)從職務方面看:有分工作崗位的會計核算員、主辦會計,通過努力,可以晉升為財務主管、財務科長、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總會計師。學生就業方向主要有:在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從事審計業務、會計咨詢和服務業務,在各類企事業單位從事出納、會計、電算化會計系統的維護、開發設計及銷售等工作。也可從事各企業事業單位的統計工作,倉庫保管工作、產品營銷工作等。